如何有效组织小班幼儿排队教研?

xyjysw 综合教研 37 0

一、如何有效组织小班幼儿排队教研?

小班的孩子他在家是没有养成排队的习惯,那么首先老师在排队之前要告诉孩子在教室里排队的意义和作用,然后在日常开展排队活动之前,以游戏的方式来让孩子自觉主动的去排队。

二、小小班班级教研活动记录?

幼儿园小班教研活动记录   幼儿园小班教研活动记录现状分析:   本学期,我们幼儿园将开展园园行教研活动,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,它让大家在教研活动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一个主题,或针对一个问题,大家先各自收集资料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见解。继续深入贯彻《纲要》精神,加强学习和研究,不断更新教育观念,转变教育行为。为幼儿提供安全、健康、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,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,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,关注个别差异。小班幼儿从各个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,最棘手的是生活常规较差。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,缺乏必要的礼貌,不懂得遵守集体规则,生活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。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   象性,注意力的不稳定性以及好模仿的心理特点,针对幼儿目前的需要,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,是小班学期中的重中之重。于是我们选择小班常规活动这一主题进行园园行研究活动。   一、研究主题:小班幼儿生活常规的养成   二、研究目的:   1、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养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。   2、培养教师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的能力。   3、充分激发小班组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团结一致、互相协作,为教育事业谱写出新的篇章。   三、研究方法:文献法、调查法、访谈法、个案记录发、及时反思法   四、研究过程:   1、在第一次教研活动中,教研组长提前通知组员,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以及所需要的资料。   2、在第二次教研活动中,各班教师通过收集资料,自身实践,交流谈论,中心发言人将各人的收集资料汇种,并将各班在活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总结出来,大家共同   寻找解决的途径,同幼儿网   3、在第三次活动中,每人完成一篇,针对班级“幼儿生活常规习惯养成”的反思,总结班级中所取得成绩,中心发言人进行总结。   五、研究问题   1、了解小班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 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,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。第一,幼儿入小班改变了生活环境,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,培养习惯相对容易;第二,小班幼儿无论在生理、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,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,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,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。第三,小班的常规建立好了,为以后中班、大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   2、问题的提出的原因。   首先是小班的生活常规管理。新学期开学是小班工作最为重要,也是最为辛苦的一个阶段,一般情况下,通常小班的孩子入园时会哭闹不止,轻微的一般是一周左右,严重的一般是二至三周,甚至个别特殊的有一个月左右。孩子在教室里面哭,有的奶奶、妈妈在教室外面哭,甚至有的家长敲门,要求进来给孩子喂饭,总之,家长们送孩子入园时站在教室外久久不肯离去,面对这样的一群孩子和家长,我们该怎样做?   3、解决问题的方法   教师们通过教研活动的过程,解决这些问题。根据本园的情况为幼儿创造优美的、舒适的区域环境,转移幼儿情感依恋,稳定幼儿的情绪,减少幼儿对家人的依恋。第一,孩子入园时对孩子表现出友好,先来的孩子让家长陪陪,等大家都来齐了,就请家长离开教室,尽管家长不理解,不愿离开,过后一段时间再给家长解释;然后,第一周,不给孩子编固定的座位,孩子们肯定会到处乱跑,第二周开始,把跑的孩子,不愿坐座位的孩子哄他上座位,就连哭的孩子也是这样,使孩子心中形成一个影象,要坐座位。第二是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,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的简单的管理。小班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,来到幼儿园,一方面有些胆怯,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,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。作为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更新自己的观念,我们教师应该抛弃以前那种将幼儿视为成人的客观附属物或“小大人”的观念,应树立科   学儿童观。即儿童身心各方面都需要合理地照顾和保护,儿童应有主动、自由和充分活动的权力,儿童在体、智、德、美等各方面应该协调发展。教师应该是幼儿健康和安全的保护者,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引导者,既不能把幼儿看成是“小大人”,也不能事事包办代替,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。众所周之,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,有的甚至还有保姆,所以,幼儿在生活自理上很差,有的可以说是一点也不会。因此,盥洗、解便、进餐、午睡等环节就成为小班我们工作的难点,同时也是我们生活常规建立的关键环节。我在突破这些难点时,主要采取了以下的几种方法:   1)、示范、模仿法。   在运用这一方法时,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形式,以及“不准这样”、“不准那样”的戒律,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,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、自觉地学习。比如,在进行点名这一常规上和晨间入园时,请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做示范,其他幼儿模仿他的做法,既增强了幼儿的自信,又培养了幼儿互相帮助的精神。这样,幼儿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,就很容易掌握一些生活常规。   2)、妙用儿歌。   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,极其短小精悍,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,易记,在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时,我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。在洗手的时候,我边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:“小朋友,来洗手,洗手先要挽袖口,洗手心,洗手背,洗手缝,洗手腕,看谁洗得最干净。”洗脸时念儿歌:“小毛巾,对着揪,扯平放在手里头。洗眼睛,洗嘴巴,洗洗脸,最后洗臭鼻子,看谁洗得最干净。”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之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、洗脸的任务。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情况和各环节的情况,随机地编念一些儿歌,来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环节。

三、小班教研如何把课上好?

要上好幼儿园小班的课,可以考虑以下几点:

 

1. 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:了解小班幼儿的认知、情感、社交等方面的发展特点,以便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。

2. 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: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教学内容,制定具体、明确、可操作的教学目标,确保教学目标符合幼儿的实际需求。

3.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: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目标,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,如游戏、故事、歌曲、手工等,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。

4. 准备充分的教学材料: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,准备充分的教学材料,如图片、玩具、教具等,以支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。

5.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:创造一个安全、舒适、温馨、有趣的教学环境,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。

6. 注重教学互动:在教学过程中,注重与幼儿的互动,鼓励幼儿参与教学活动,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。

7. 及时反思和调整:教学结束后,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,进行调整和改进,提高教学质量。

 

总之,要上好幼儿园小班的课,需要教师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,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,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,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,注重教学互动,及时反思和调整。

四、小班手工小狗汪汪教案怎么写?

设计意图:

  折纸活动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,当一张小小的纸片,通过几次翻折,就可以变化出千百种不同的形状或玩具,这种兴奋和满足是无法用言语能表述清楚的。因此,折纸游戏不仅深受大人的喜欢,而且也同样吸引孩子。本学期,根据我园总的教研形式——以美术活动为主,结合小班孩子喜欢小动物的特性,我设计并准备了这节以折纸为主要形式的活动:快乐的小狗。

  活动目标:

  1.教幼儿初步学会折小狗的头,添画出小狗的眼睛、鼻子。

  2.在老师的引导下,能初步学会看懂简单的实物步骤图,锻炼幼儿的观察力。

  3.享受折纸的乐趣,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。

  活动准备:

  小狗玩具两个,三角形的纸若干、折纸步骤图、水彩笔、大头针、已折好的小狗头数个、用折好的小狗头拼成的“小狗全家福”。用KT板做成的不完整的全家福一个 。

  活动过程:

  一、导入活动,引起幼儿兴趣。

  师:“小朋友,听一听,谁来了?”(教师学小狗叫)

  “我们学小狗的叫声请它出来好吗?准备--汪汪”(教师与幼儿共同学小狗叫)

  二、基本部分,学习折狗头

  1.教师出示玩具小狗-汪汪以及一幅完整的全家福。

  汪汪给你们带来了它们家的全家福,我们仔细看看,上面都有谁?它们的耳朵是什么样子?(重点耳朵耷着)与“汪汪”进行对比(引出是用纸折的贴上的)。

  2.出示小狗“小白”及一幅不完整的全家福,告诉幼儿这张照片上没有“小白”的哥哥、姐姐,“小白”感到很孤单,不开心,请幼儿帮忙想办法,让它高兴起来(引发幼儿折纸的兴趣)。

  3.出示折纸步骤图,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一步,老师进行简单讲解(要提到“倒三角形”)。

  4.每人发一个三角形纸,跟着老师一起看着步骤图,完成折纸。

  5.折完狗头,再请孩子把狗的眼睛、鼻子画上。

  6.用大头针把狗头贴到全家福上。

  三、教师选部分作品讲评,指出好在哪里,哪儿还可以进一步改进。

  四、结束:表情歌

  师:今天,我们帮助了小狗,开心吗?如果开心的话,大家一起跟着音乐唱起来吧。

  活动反思:

  本次活动中,活动氛围轻松、和谐,幼儿参与性高,能在老师的提示下看图示步骤大胆尝试。教师讲解细致、到位,幼儿能较好的操作。在开始部分,教师能启发幼儿用语言对小狗头的外形进行总结,特别是狗的耳朵是耷拉着的,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观察能力。活动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,还贯穿了对幼儿情感的教育,结束部分幼儿不仅能体验到成功感,活动讲评时能让幼儿尝试评价,发展了幼儿的分辨能力。总之,本次活动比较成功,在多方面提高了幼儿能力。

五、如何创设小班游戏环境教研活动记录?

创设小班游戏环境教研活动记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
首先,明确活动目标和内容,确保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;

其次,选取适合小班的游戏教具和活动方式,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;

再次,记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,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、表现和收获;

最后,及时总结和评估活动的效果,为今后的教研活动提供经验和借鉴。

六、什么样的美术活动适合小班孩子教研?

根据小班孩子们的特点,适合小班孩子,椒盐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,手工艺等了美化幼儿的生活。

比如说用手指画让幼儿看手指画是怎么画的,用什么画的在幼儿畅所欲言。都说出来后做的,培养幼儿的电话能力。

再比如说让学生做手工用。剪子剪成毛衣,贴上美丽的花边儿。

七、小班教研课题可以有哪些?

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;

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

在添画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;

利用游戏活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与研究;

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幼儿玩数学游戏的行动课题

幼儿园小班音乐综合课教学

八、幼儿教师教研活动可以玩哪些游戏?

1

鼻子鼻子游戏

加深(一):说一些不常说身体部位

加深(二):认识方位

加深(三):认识新事物

加深(四):对新同学、老师名字(学 号)的记忆

加深(五):节奏、声调、音量的变化。

具体的玩法就是:大家一起一只手摸着鼻子,老师一直说鼻子鼻子鼻子,突然变换口令,变成,其他的东西,小朋友们一起指那个东西。

这个游戏在小班刚开始接触的时候,以五官和常说的身体部位为主,主要目的是掌握这种游戏规则。当孩子掌握了游戏的规则,就可以“加深”了,加深就是指:游戏规则本身不变,内容做一些调整,让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,不是原地踏步,是在不知觉中发展的。

加深(一):说一些不常说身体部位。如手腕、脸颊、脚腕、胳肢窝等等,这些让孩子更加了解自己的各个身体部位。

加深(二):认识方位。孩子的方位认知顺序是先上下、然后前后、最后是左右。小班的小朋友上下都知道,很多都知道自己的前后,然而分不清椅子的前后,中班的小朋友分不清左右,这些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和某个事物的方位都可以在游戏中说。比如“鼻子鼻子鼻子鼻子….,椅子前腿”

加深(三):认识新事物。我班升入中班后,从一楼搬迁到二楼。在新的环境中,通过玩游戏来认识自己的新班级。比如:“鼻子鼻子鼻子….,美工区”

加深(四):对新同学、老师名字(学号)的记忆。本学期我们班来了以为新生,两位新老师,而且平常会有老师来听课,我班教师通常会有一个专门的时间来介绍新来的人,但其实小朋友很难一下记住,我班教师就通过这个游戏来让孩子更好地记住;同时,新同学被小朋友们一起看着、指着的时候,会感到自己被重视了,会很开心的,新同学也能更快融入班级。如“鼻子鼻子鼻子….杨老师!”

加深(五):节奏、声调、音量的变化。语言本身有节奏、声调、音量的不同,我们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,口令也是多变的,时而快,时而慢,时而声音大、时而低沉,幼儿在这些变化中,会期待更快找到下一件物品,注意力更加集中。

2

木头人

加深(一):口令节奏、情感的变化

加深(二):故意逗木头人

加深(三):鼓励不同的姿势

加深(四):鼓励多人组合

这个是幼儿园的经典游戏了,具体玩法就不说了。但口令各有不同,我们班的口令是:“山山山,山上有个木头人,一不会动,二不会笑,三不会露出大门牙,看看谁是木头人!”

加深(一):口令节奏、情感的变化。我们班木头人的口令比较长,可以通过节奏变化来提高注意力,也可以不断强化后面的句子,当说到“看看谁是木头人”的时候,情感达到最高峰,然后突然安静、不动,极大提高孩子们的兴趣。

加深(二):故意逗木头人。当孩子们变成“木头人”的时候,可以用各种方式逗他们,边逗边点评他们的表现。比如张开大嘴的,老师就合一合他下巴,伸胳膊的就拽拽胳膊,总之,让他们知道老师在逗他们,当他们知道在逗他们,他们就更加注意力集中,努力表现自己,控制自己不动。

加深(三):鼓励不同的姿势。这个很多老师都会这么做,但值得注意的是:在不同的发展阶段,鼓励不同的动作。小班阶段的孩子们基本是老师说哪个动作独特,就有几个改变自己的动作模仿,所以多鼓励不同的动作,动作不宜太难。中班阶段,孩子得到进一步发展,就可以鼓励孩子做更难的动作,如:“某某小朋友单腿站着,很独特很有挑战”“某某小朋友,摆的造型很有国际范。”

加深(四)鼓励多人组合。因为孩子到中班的阶段,主要提升的是社会交往能力,老师可以通过这个游戏,鼓励孩子们共同合作来完成一个动作。

3

我做你学

加深(一):配合课程进行游戏

加深(二):提升动作难度

加深(三):节奏的快慢不同

加深(四):循环往复的动作

这个游戏的具体玩法就是一个人做各种动作,其他人学。模仿是孩子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,这个游戏很符合孩子的学习方式,很多时候也可以当做一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游戏。

加深(一):配合课程进行游戏。比如:周兢、张杏如主编的《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》中班上学期的第一个月中就有情绪的内容。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,不局限于身体动作,也可以是表情,让孩子进行模仿。

加深(二):提升动作难度。这个不多说,比如各种扭啊,单腿站立,单手支撑身体等等。

加深(三):节奏的快慢不同。如上(鼻子鼻子游戏的第五条)所述。

加深(四):循环往复的动作。对三、四个动作的固定顺序重复,老师不用说,孩子们一会就发现其中的规律,等孩子们熟练了,加快动作速度,不一会,孩子们就开心了。(这似乎和奥尔夫音乐的集体游戏很像,哈哈)

4.老狼老狼几点了

规则,老师在前面捂着眼睛(代表睡觉),所有幼儿问“老狼老狼几点了”,老师出示几个手指头,孩子走几步(喊出来,让老师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几步,也是按数走步的一个过程),老师转身则孩子不动,假装成木头人,幼儿继续问“老狼老狼几点了”,重复如果说,吃饭了,就开始抓小孩。

(加深一)孩子变成小动物,走的时候模仿小动物。

(加深二)老狼变成其他动物,比如霸王龙,老虎之类的。认识更多的动物。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